為何要上深圳?習慣在港生活安穩,覺得港人周末一湧而上匪夷所思,香港不夠好?我們已經有極好的spa,吃火鍋不怕拉肚子,簡字書根本不算便宜,讀久反而害頭痛,得不償失。 我的深圳印象停留在童年回鄉路過的城,那條人擠人的羅湖橋,手拉車仔隨時在腳上輾過,公路車中轉站風塵僕僕,一街牛羊羶味,行走時要小心奕奕,慌怕有人趁你不覺在背包上開一個洞 ----- 後來已分不清這是印象抑或憑空想像,如是者我搬出許多原因,攦手擰頭,長大以後沒有再踏足深圳。 直至上年有朋友auntie司機才夠膽安然北上,車出車入,在american apparel團團轉,去過書城,喝過咖啡,卻因為站得太遠,只能打個照面,那些商廈高樓、玻璃幕牆與大屏幕電視幾親切,似足香港。(當然,寬敞許多。) 上星期終於趁深圳.香港城市/建築雙城雙年展展期,看展之餘嘗試走近看看這個城市。
聽朋友指點,跑到OCT-Loft /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待了一個下午,自踏入園區便和友人開始讚讚讚到天黑。 這邊原是華僑城東部的舊式工業建築,經重新改造後變成了寬敞有型的創意工作場所,裡面有靚食肆、cafe、酒吧、傢俬店、設計工作室、gallery、青年旅舍,還有許多盆栽與樹,是個讓步伐放慢,靜靜地消磨一個下午的好地方。
我喜歡這裡沒有置半個箭咀指引你,應該往哪裡走、禁止拍照、或唏,此路不通。 既然相互尊重,就毋須列下諸多規矩。 那天下午在my coffee咖啡店下午茶,遇見一家四口,兩個小孩多好奇,在店內摸摸這個看看那個,父母沒有擔心小孩跌親撞親闖禍(你有沒發覺,本市的父母都把孩子當成小心易碎的寶貝。),自己吃茶抽菸,店員也不介意他們跑跳碰,由得小小年紀自己探索,經歷,發現。 我看著這兩個三五歲的小孩咚咚咚跑過一幅畫面前,忽然停下腳步,小眼睛瞪著畫看了一陣子,竟然開始討論,畫中人像為何沒有手之類的,交換意見後又跑去攀樓梯,好唔得閒。 這些小孩長大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呢,將來他們會比天天練習小提琴,學珠算學畫畫學芭蕾的小孩,更勇敢、更加靈活有主見,更懂得美嗎。
文化園旁邊就是住宅,看見孩子在園內學步,一陣風吹過,晾曬衣物輕輕飄搖的姿態,聽得見婦女閒來無事在門廊吱喳聊話,還有一樓正起爐灶,辟嚦拍嘞的爆炒聲音,然後有香味傳過來,你可以憑味道猜想,那是一道辛辣又開胃的菜。 這些感官體驗,或可成為藝術家下一項創作的開端。 這樣多好,他們讓尋常生活在周遭發生,給藝術家多點養分。
他們沒有創意辦公室,或在矜貴地段闢劃大塊用地,花上十年諮詢規劃,煩惱要如何建成世界級地標/要不要天幕?/拉攏Centre Pompidou進駐/669億高鐵直達...... 若然只顧硬生生推砌,不明白內涵、氣質與凝聚力,這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才是城市的靈魂,若然社會不看重歷史,連自己城市的美在哪裡都未懂得,博物館建得再有型再宏偉,都是徒具虛殼。
你看深圳河對岸的人們,聰明地融入原有用地(根本不用推倒什麼再建設什麼),入型入格,容得下歷史的痕跡,容得下人間煙火,不用擺姿態驚死執輸爭做世界級,心無旁騖,只要專心提供給藝術家好的環境,讓創作發酵、醞釀。
不要笑我大驚小怪。 像我這樣懶得動又奄尖的香港人,這次嚇一大跳以後,終於也找到心思思要北上的理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因為看完好比沒看於是幾乎忘了提及的:
深圳.香港城市/建築雙城雙年展
除非有人指點,你永遠不會知道該怎樣走進兩層地底,再穿過半隻鬼影都冇的停車場,進入室內展區。觀展前先來一次city orienteering,迷失得人就快崩潰。到頭來找對地方人已累壞,曾經看過什麼,只有菲林記得,我甚至無法告訴你這個展好看不好看。(你睇我幾均真!一句壞話都沒有。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